父亲在儿女的眼中是慈爱亦或是严厉,父爱如这六月的阳光一样,对在稻田里辛苦劳作的人来说,既是严肃的酷热,更是丰收的预告。父爱无言,但,父爱如山,伟岸且坚强。《父亲的“教科书”》一文平实而朴素的叙述,给人以娓娓道来的感动。楼月的标题《一身白衣两袖清风 四季桑麻五谷人家》正是对天下父亲的最好诠译。本期征文特选登两篇关于父亲的佳作,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献上一曲父爱的赞歌,祝天下所有父亲快乐平安!
父亲的“教科书”
□ 胡平先
父亲走了,许多个夜晚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。我从来不抽烟,但是有几次深夜我跑到街市,希望还有商家开门营业,希望香烟能够让我安静。街市很安静,我两手空空的没有买到香烟,就像我两手空空的怎么也抓不到父亲的手。
整整三年了,我一直在反省自己,父亲在时,每次训我,说的虽然是小事情,讲的却是条条在理。而我总是不太在意,甚至觉得自己比父亲有见识、有胸怀。父亲走了,我猛然感觉到自己以前的笨拙以及在他老人家面前的渺小。
父亲的乳名叫“难民”,俗点就是叫花子的意思,难听点是“要饭的”。他是奶奶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,带着胎,从长江边的彭泽上十岭逃难到皖西南的塔山黄家出生的,他自小身体虚弱性情温和。好在父亲成人后娶了黄家族姓的姑娘,也就是我的母亲。因此虽是单家独姓,倒也没受到太多欺负。
父亲没上过学,他年轻时村里来了一帮下放知青,知青们友好地办起了教农民学习文化的夜校。在夜校里,父亲接受了几次识字教育;后在守“防空哨”空闲中,极艰难地逐字逐句去琢磨报纸上的文字;再后来有了电视,看屏幕上的文字,跟着诵读学习。近些年我回家时,父亲老叮嘱我,帮他带《求是》杂志、《学哲学用哲学》《胡锦涛文选》给他看,我都照办了。大前年8月份父亲看新闻时得知《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》出版了,要我买一本给他,可惜他的这个心愿成了我永远的痛。我每天忙这忙那的,总认为过几天、过几天一定把这事办了。就在我刚刚抽时间买到这本书时,父亲却突然离我们而去。
父亲从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,但他却将满满的父爱倾注在我们姐弟几人的身上,犹如事先给儿女们备好了功课、写好了“教科书”一样,爱和管教,条理分明,摸出来就是,尽管有时非常严厉。
“忍”字是父亲教科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字。儿时,我家遭遇过好多憋屈的事。生产队分牛时,脾气最暴的牛分到了我家,为放牛找牛,我不知哭过多少次;分山时,最贫瘠的山头分到了我家,连毛柴都没有几根,更不要说松树、樟树了;分田地时,砖瓦窑打下的窑场分到我家,田块小、淤泥深、蚂蟥长、收成少,插秧的时候,常常像踩进沼泽地一样手握着秧苗和蚂蟥与沉陷的泥水熬仗,可父亲从没怨恨过谁。当年掌握生产队分田分地大权的有成、有名兄弟后来中风落难后,父亲还当他们是亲戚走动,逢年过节都去看望他们。我问过父亲,过往的那些事他怎么看待。他说:“儿啊,人心上都悬着一把刀啊,落下来都会血流成河的,为什么不让它好好悬着,非要扎自己一刀呢。”
小时候上学,有次路过黄家祠堂,父亲指着中堂上高高悬挂着的一块牌子,问我上面的“天地君亲师”是什么意思。不等我回答,他便阐述起来:就是说,老师最大的使命,是让学生心目当中先有“亲”,要有父母的存在。有了父母的存在,然后再到“君”,有主管你的人的存在,最后才会有天地的存在。一个人只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父母,不管是衣食父母,还是养育父母,他就会有更大的天地。现在想起来,父亲是告诉我们,一辈子都不要忘本,以孝为先,诚于事,忠于君,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,要始终保持着感恩之心,不忘初心。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,我冷静面对,始终保持着感恩之心,这或许就是父亲教科书起的作用吧。
解字释义是父亲教科书中的特色教案。我参加工作后,周末有空就会回家陪父母。有次在饭桌上,父亲用筷子比划着简写的“党”字和繁体的“黨”字,问我看出什么诀窍来了没有。然后父亲说,“黨”字底下的这个“黑”字不好,跟坏人坏事的“黑帮”“黑话”“黑社会”“黑心肠”混一块了。所以,中国共产党就用了简写的“党”字,下面改为儿童的“儿”,意义是为强调“党是人民的儿子”。父亲说完这席话,眼角露出了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光芒。临了,他还不忘嘱咐我一句:“你为党工作,可不能给党抹黑。”母亲敲着碗边,白了父亲一眼,而我内心陡生出一股对父亲的崇拜。至此,我也明白了,父亲大名叫“光明”的原因了。
婚后,我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与老婆吵得不可开交。一次不经意地被父亲知道了,他没有训斥我,只是问了我一个问题:“一个家庭要兴旺,最要靠的是谁?”我接不上嘴。他说,不是靠父亲,不是靠儿子,靠的是媳妇。媳妇是外来人,她能够看上我们家,一定是旁观者清。她一定知道我们家的问题在哪里,她进来就是生力军,可以把我们家对的东西保留下来,把我们家不好的东西慢慢地扭正过来。她就是我们家最了不起的功臣。在外面当多大官、赚多少钱,都不如媳妇把家里安顿好。父亲去世时,一向要强的妻子竟哭着说,嫁进我们家30来年,父亲从没给过她一次脸色看。把儿媳看得比儿女重要,个中哲理,在父亲教科书里找到了答案。也只有他能悟得到、做得到啊。
父亲知道我是公家人,所以他有个不成文的规定,就是任何人不能给我打电话,不能给我添麻烦。父亲一辈子没用过手机,不知道我的手机号码,也没给我打过一次电话交办什么事。我在鄱阳县委、县政府机关工作20年,后在余干政府工作两年,又在市纪委派驻机构工作五年多,他和母亲及姐弟没到过我单位一次,没占过公家一分钱的便宜。有次回家我问父亲:“您不是一辈子就想去看看天安门吗,要不我陪您去走走。”他说:“不要了。现在电视方便,我早就看过了。不要花这个冤枉钱。”
“正直”也是父亲教科书中的一个关键词。松林母舅当生产队长时,拍卖了小龙山头的经营权,融资几千元为本村里修了水泥路面,这在当时是轰动全乡的大好事。但个别队员却到上面告起了恶状,说松林母舅贪污。上面调查组几次下村,找到父亲作证,认为父亲正直,只要他签字就将松林母舅带走。可父亲认为松林母舅是做了好事还被别人误解了,他是清白的。所以自始至终没有松口签字,并担保松林母舅没有贪污得好处,免受了牢狱之灾。
父亲往生后,同村的长辈常念叨起父亲的为人和他的种种好处。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,但他终身都像一个读书人,有着读书人的情怀气质,常常谈古论今,感情万端;他有着读书人的思维方式,时时谦让隐忍,童叟无欺;还有着读书人的抱负,牢记天下家国,修身齐家。
父亲走了,我常常眺望北方的故土发呆。在老人家过世我守孝三周年之际,简要地梳理了他的人生“教科书”,这本书,值得我好好地用心用情去珍藏、去细细品读。
我并无烟瘾,夜深人静想父亲的时候,我会不自觉的摸摸口袋里是否有几根香烟……奇迹,总没有出现过。
父亲不是个文化人,说不出特别深刻的话。自幼时记事起,父亲的身影总是忙碌的,有时候他的三言两语看似简单三两句,却道尽了生活中点滴小智慧……
时至今日,我已为人母,幼时记忆已渐渐模糊。但我的母亲还会常常在耳边念叨我儿时的故事。她说我口齿不清,她教的话我总说反。母亲教我说漂亮,我就说亮漂,母亲说喜欢,我就说欢喜……偏偏奇怪的是,父亲教的话我不会说反,父亲教会我的第一个词语就是“诚实”,他原本觉得即使说反“实诚”也是一个意思,哪晓得我一次就念对了。导致母亲现在说起这个事都会问我是不是故意的?我哪里还记得这些,都是她后来在我耳边一遍又一遍念叨提及的。这是转述于母亲口中我对诚实最深最早的接触与认识。
记忆里最深刻的是当年父亲所在的厂子,老板非法集资卷款潜逃,父亲辛苦半年的工资不了了之。当时他的工友们将厂里可以变卖的东西都搬回家,哪怕厂里的一块废铁都没有留下。半年没有收入的家庭,可谓是捉襟见肘,看着工友们的忙碌父亲却没半点行动,为此母亲还和父亲生气说他这个人太老实了。我记得父亲当时说的一句“我是班组长怎么能这样带头,做人不能这样的!”父亲觉得这是个讲理的世界,跑到当地的劳动局要钱,结果人家一句“会把厂子拍卖折现发工资,回家等消息”把他打发了……岁月的年轮多了一圈又一圈,父亲脸上的皱纹也多了一条又一条,这一等等了8年。有一天父亲在微信家人群里发了个红包“庆祝我发工资了”,我心里嘀咕发工资不是很正常,为啥还发红包,一点开红包还挺大的嘛,才反应过来父亲是拿到了当年被拖欠了工资,分享从天而降的喜悦。打从心底替他高兴,父亲是幸运的,他的坚持是对的,听说他的工友们并没有拿到全额的工资,而父亲是第一批拿到钱也是唯一一个拿回了全部工资的人。
这是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会我做事善始善终,值得我用一生去信守,诚信的品质难能可贵,将来我也会用我的行动教导我的孩子……
愿掬一捧清水,滋润您的心房;
愿摘一缕阳光,灿烂您的脸庞;
愿采一朵鲜花,清澈您的目光;
愿献一份祝福,美丽您的心情!
祝福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!